台湾学者:历史教科书“去中国化”是拨乱反正

2013年07月18日08:16  中国台湾网

  中国台湾网7月18日消息 台湾《中国时报》7月18日刊发署名评论文章《去殖民化、去皇民化 何错之有》。文章作者、台湾世新大学通识中心副教授李功勤认为,台湾文化不容质疑地以中华文化为主体;台湾人骨子里流着中国人的血液,既是台湾人,更是中国人;“二战”后,中国合法收回台湾,对台湾行使有效管辖。

  历史教科书绝不是象牙塔里老学究的文章,它除了追求事实,更要陈述一个国家的来龙去脉。然而,由台当局“教育部”支持的教科书,却极尽为日本人在台湾的殖民统治涂脂抹粉,歌颂“皇民化”与“殖民化”。目前在台湾有一部分骨子里希望“去中国化”,但却以“价值中立”作为诉求,这实在是一种“理想上存有,但却实际不存在”的伪议题!有人愿意挺身而出,发挥一己良心,拨乱反正去“皇民化”与“殖民化”,究竟何错之有?

  文章摘编如下:

  忝为一位历史工作者,对于近日以来沸沸扬扬的高中历史教科书争议,必须严肃的提出几点浅见,以便就教各界先进。

  首先,不容否认,400年来的台湾,融合了许多的文化,例如原住民文化、西方文化,乃至日本文化等。但不容置疑的是台湾文化当中,最重要的乃是主体的中华文化。有形的包括食衣住行的生活习惯,妈祖、关公等宗教信仰、汉字的使用等;无形的包括家庭伦常与道德、生命价值等,无一不是中华文化。即便是西方学者亨廷顿(Samuel P. Huntington)在其大作《文明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》,依旧将台湾视为是中华文化圈。可如今有人为了“去中国化”,遂行虚幻的政治企图,竟然胡扯台湾是多元文化为主体,否定了中华文化才是这块岛屿的主体,真是其心可议。简言之,多元文化就是无文化,就是无根的文化。

  其次,从郑成功收复台湾后,以迄清朝,再至1949年国民党当局迁台,几个世纪以来的汉移民,如今虽有原住民以及近年来的新住民等,但居住在这块土地上的人民,无论先来后到,也无论您是开台几世祖,其中绝大多数都是从大陆来台的唐山祖先,这是不容抹杀的事实。我可以自豪地说,即便你把我烧成灰,我还是拥有中国的血源,这不妨碍我也是台湾人。

  第三,就现实的国家观念而言,1945年当时的中国依照“二战”相关条约收复台湾,使其成为合法领土。虽有不同意见的史观认为台湾不属于“中华民国”,但是“中华民国”是依照“宪法”治理这块土地,所有人都必须依照“宪法”撰写历史。为史者纵使再有偌大的谠言伟论,也不能遂行在教科书上。

  简言之,上述三点可归纳为文化认同、国族认同与国家认同。

  环顾全球历史教育,根本尚未存在一本中立、客观的教科书。可是目前在台湾有一部分骨子里希望“去中国化”,但却以“价值中立”作为诉求,这实在是一种“理想上存有,但却实际不存在”的伪议题。

  历史教科书绝不是象牙塔里的老学究文章,它除了追求事实,更需要陈述一个国家的来龙去脉。尤有甚者,“中华民国宪法”明确指出,教育文化应发展民族精神,这即是历史教育的本质。依此而论,难道一本历史教科书,容不下阐述中华文化、“中华民国”以及“‘中华民国’在台湾”的发光发热?

  难道当有已现行,且由教育部背书的教科书,极尽为日本人在台的殖民统治涂脂抹粉,歌颂“皇民化”与“殖民化”时,有人愿意挺身而出,发挥一己良心,拨乱反正去“皇民化”与“殖民化”,究竟何错之有,又有何不可?而非得遭受打压与不公平待遇。(中国台湾网 何建峰)

(原标题:台湾学者:历史教科书"去中国化" 拨乱反正何错之有)

分享到:
保存  |  打印  |  关闭
猜你喜欢

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

  • 新闻陕西神木否认财政巨亏 雷正西未调离
  • 体育吉鲁3球阿森纳7-1 切尔西官方报价鲁尼
  • 娱乐教授:李天一强奸陪酒女危害小 遭驳斥
  • 财经华润董事长宋林起底:2010年是人生切割点
  • 科技中国网民规模5.91亿 手机网民4.64亿
  • 博客花总:上海外滩最低调的奢华酒店(图)
  • 读书妻妾成群:古希腊开放的两性和婚姻生活
  • 教育专家称黑暗童话毁三观并非盛世危言